Skip to main content

二十四节气 - 大雪

基本信息

  • 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 日期:12 月 6 日 ~ 12 月 8 日
  • 涵义: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 气候特点:气温将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 物候现象: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 农事活动:培育壮苗、保暖工作
  • 传统习俗:观赏封河、腌制"咸货"、吃红枣糕
  • 黄道位置:太阳运行至黄经 255°
  • 起居养生:防寒保暖

历史渊源

  • 元吴澄撰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作品中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 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因为"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气象变化

  • "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最低温度都降到了 0℃ 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大雪纷飞了。
  • 在南方,特别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却依然草木葱茏,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虽然少雨雪却多雾,一般 12 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
  •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 11 月,强冷空气过后,北方大部分地区 12 月的平均温度约在 -20℃ 至 -5℃ 之间,南方也会出现霜冻,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降雪或暴雪。

物候现象

  • 一候鹖鴠不鸣: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 二候虎始交: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 三候荔挺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农事活动

  • 大雪封河,小雪封山,从小雪节气到大雪节气雪量不断加大。这时的雪一般来讲下得越多越好,对于来年地表水分的积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这时的积雪,一可以给冬小麦保温保湿,防止冬季干吹风;二可以储存来年生长所需水分;三能冻死土壤表面的一些虫卵,减少小麦返青后的病虫害发生。
  • 但雪太大,也会对一些设施农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一些农事活动仍不能放松。

传统习俗

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如果此时恰逢天降大雪,人们都会热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其乐融融

大雪腌肉

  •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 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

大雪封河

  •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 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文学创作

谚语俗语

  • 大雪不冻倒春寒
  •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
  •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
  •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 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

诗词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大雪》

宋·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

  • 晨练不宜过早。
  • 冬季户外选择慢跑、快走等耐力项目最适宜,主要以锻炼心肺功能为主。同时,尽可能减少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等对抗类运动。毕竟对抗类的运动在天气寒冷的状况下如果热身不充分极易引起关节及各软组织的损伤。
  • 冬季宜早睡晚起,待日出后再起床,能躲避严寒,涵养人体阴气。
  • 冬季户外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太阳出来之后的 8 点至 9 点,或者下午 4 点到 5 点之间进行。遇到空气混浊、浓雾遮天的天气,建议改在室内进行。

饮食养生

  •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 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