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小雪
基本信息
- 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 日期:11 月 21 日 ~ 11 月 23 日
- 涵义: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
- 气候特点: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 物候现象: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 农事活动:贮藏蔬菜、农闲副业
- 传统习俗:腌制腊肉,品尝糍粑
- 黄道位置:太阳运行至黄经 240°
- 起居养生:合理饮食、温补益肾
历史渊源
-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 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气象变化
- 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反映气温与降水量。
- 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 1000 米,地面积雪深度在 3 厘米以下,24 小时降雪量在 0.1—2.4 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中国东部地区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
物候现象
- 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 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农事活动
在小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已达 10 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多冻结 1 厘米,到节气末便冻结了一米多。所以俗话说"小雪地封严",之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 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
- 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 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传统习俗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 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 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晒鱼干
-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
- 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吃刨汤
- 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文学创作
谚语
-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 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冻镰砍就剩茬
-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
- 时到小雪,打井修渠莫歇
诗词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春近四绝句》
宋·黄庭坚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初寒》
宋·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
起居
- 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保证充足的睡眠。
- 天冷也要注意通风。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 20 多升,所以要经常开窗换气。
穿着
- 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建议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
- 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心理
- 小雪节气前后,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
- 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多晒太阳,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饮食养生
- 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牛肉、乳类、鱼类,并适当饮用一些茶水、咖啡等饮料。
- 在小雪时节一些黑色的食物能够迅速帮你恢复身体热量,包括黑木耳、黑芝麻,甚至泥鳅、黄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