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基本信息

  • 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的第四个节气
  • 日期:12 月 21 日 ~ 12 月 23 日
  • 气候特点:寒冷的冬天来临,天寒地冻
  • 物候现象: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 农事活动:兴修水利
  • 传统习俗:吃水饺、吃麻糍
  • 黄道位置:太阳运行至黄经 270°
  • 起居养生:及时添衣,适当锻炼

历史渊源

沿革

  •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 360 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以春分点为 0 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 15 度为一个"节气"。
  • 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

涵义

  • 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
  • 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
  • 冬至是一个吉日,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

天文历法

  • 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 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 8 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气象变化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

数九

  • 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
  • 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
  • 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物候现象

  • 一候蚯蚓结: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 二候麋角解: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 三候水泉动: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农事活动

  • 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
  • 我国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
  • 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传统习俗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画九"

  •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
  • "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酿米酒

  •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
  • 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吃汤圆

  •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

吃饺子

  •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 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马扎尔人的卡拉琼日

  • 卡拉琼日这个节日在哈萨克斯坦被称之为纳尔图甘日,在中国被称之为冬至日。拉琼日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欧亚文化习俗之一。
  • 在这天,古代的突厥人会聚集在一起,点燃巨大的篝火,庆祝漫漫寒夜的结束。点燃篝火的另一个文化象征含义,在于通过火焰的温暖,战胜寒冷的长夜。时至今日,马扎尔人仍然延续着庆祝这一节日的传统。

文学创作

谚语

  •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诗词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

当代·贵谷子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九九歌

确切而科学地表达了冬至后的 81 天气候由暖转寒,又由寒转暖的变化情况。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

  • 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注意保暖
  • 室内要通风换气,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 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如莲子、芡实、薏仁、赤豆、大枣、银耳等
  • 保持畅达乐观,适当进行锻炼

饮食养生

  • 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好时机
  • 一忌盲目食狗肉
  • 二忌虚实不分
  • 三忌慕名进补
  • 四忌无病进补